肠易激综合征(英文缩写为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颇高,约占胃肠门诊的20%~50%,并以中青年人群为多,50岁后首次发病者较少见。
该病的病因至今不明,近几年来还认为胃肠道感染是发病的重要诱因;食物不耐受虽然不是病因,但对症状的发作及加重往往有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证实该病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好像胃肠道也出现了“悲伤”、“愤怒”和“哭泣”。
该病的主要特征为肠道功能的易激性。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便秘、腹胀、黏液便、排便不净感及便急,除此之外,各项检查证实无器质性病变和全身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部分患者则呈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不伴腹痛的单纯性腹泻与单纯性便秘一般不考虑为肠易激综合征。
部分所谓肠易激综合征可能是某些器质性肠道病症如炎症性肠病等的早期表现。因而,确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后还需定期的追踪复诊,以便验证诊断。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药物的使用须结合适当的心理行为治疗和饮食调节方能见效。患者要学会自我松弛、控制自己的情绪,必要时寻求心理医师的帮助。
肠易激综合征饮食调节上,对一些可引起症状加重的食物应予避免。产气的食物如奶制品、豆类、洋葱、果汁易导致腹泻,不宜于腹泻型患者;高纤维饮食刺激结肠运动,适宜于便秘型的患者。药物调理对于症状较明显者很是必要。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