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白血病

首页 > 内科 > 白血病 > 病因 > 正文

中医对血液病的认识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30日

中医对血液病的认识

目前白血病病人一旦确诊后,西医以化疗为主,但化疗的副作用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中药可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增强化疗的疗效,防止化疗的耐药性,提高机体免疫力,经正规系统的康血宁治疗后,可达到长期无病生存。

在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中,血液病具有各自的概念、范畴及研究方向。

现代医学认为血液病是指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有血液异常改变的疾病。凡涉及造血系统病理生理并以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均属于血液病范畴。我们大体可将血液病划分为红细胞系统疾病、白细胞系统疾病,出凝血性疾病及其他一些疾病。

古代中医文献认为“血”和“液”是两种东西。如《灵枢决气篇》中说:“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中焦受之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用“血”表示血液。血液的病变称为“血病”,如《素问?九部九候论》有“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之说。而“血液”与“营”、“卫”关系密切,《灵枢.邪客篇》中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灵枢?营卫生会篇》又云:“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一样相关,如环无端”。血液的顺从赖于骨髓的坚固,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可见,古代血液的概念指“血”与“营”、“卫”关系甚为密切。血存于骨,行于脉。后也把各种出血征候称之为“血证”,清代唐荣川专著《血证论》是中医血液学第一本专著,晚清流传甚广,是影响最大的医著之一。直到民国年间,《中国医学大辞典》中也只列出一条“血”而没有血液这个名词。1926年谢利恒引进现代学说,首先认为“血”与“血液”是同一概念,他指出“血为人体流质之一种,灌注经脉之中,营养身体各部,且能排泄废物之液体,其色鲜红或暗赤,比水浓重,忧愁气,味咸,性能凝结,在血管及心脏中者,周流全身,谓之血液循环,由赤血球,白血球及血浆组成”。

血液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或肝脾淋巴结肿大,属祖国医学"虚劳""虚损""血证""血枯""亡血""急劳""症积""瘰疠"等范畴。

中医对血液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中医学认为,此类疾病的形成是由于素体正气不足,饮食失调,后天营养失衡,情志抑郁,脾胃虚弱等因素致使精亏血虚,正气虚损,又感染理化及生物等外邪所伤,各种因素均致气血化生不足,内不能养五脏,外不能御邪固表,终致气血阴阳虚衰而引起各种疾病。

  • 吴中华

    吴中华

    主任医师擅长:失眠
  • 余立松

    余立松

    主任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 蔡长明

    蔡长明

    主任医师擅长:各种不明原因发热、贫血的诊治以及白血病,淋
  • 邵迎新

    邵迎新

    主任医师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减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