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胃溃疡

首页 > 内科 > 胃溃疡 > 护理 > 正文

慢性胃病调养:贵调气而致中和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16日

气机不畅、气化失司是慢性胃病的主要病机

慢性胃病调养:贵调气而致中和

慢性胃病,多属中医的“胃痛”、“痞证”范畴。其形成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两方面。本虚表现在肺、脾、肾三脏气虚或气阴两虚,其中以脾虚更为突出;邪实有水湿、湿热、瘀血、浊毒四个方面,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根据传统的中医理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先天禀赋怯弱、脏腑虚损、卫气失固者易感风湿、风热、湿毒之邪,邪气久蕴不去,则蕴久化热,热伤脉络、血溢脉外,而为瘀血,湿热毒夹瘀,加之热耗阴精,水湿不化、闭遏难出,使湿热瘀互结脏腑经络,使本病呈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之顽疾。由于脾肾虚损,脾失健运,不能正常运化水湿,水谷精微不化;气机升降出入失调,气机逆乱,血行瘀滞、浊毒壅塞,水湿浊毒又反伤脾胃,形成因虚致瘀、因瘀致虚、虚实夹杂之恶性循环。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气虚则气机升降失常,中焦失健,加之患者多有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易疲劳、情绪躁动等现象,故多有肝气郁结反乘脾胃,中焦气机郁滞,脾失健运,正气不得复;气血、津液郁滞不畅,而致气机逆乱、气化不利、脏腑功能失调。

扶正祛邪、调畅气机为慢性胃病的主要治法

慢性胃病以正虚邪恋为特点,临证时要权衡标本缓急、虚实兼顾,立方遣药要以补配消,以塞配通,疏通气机,以调理脏腑功能及调畅逆乱之气机,使阴平阳秘,元气生生不息。

★平补缓攻,动静相宜

抓住慢性胃病“正虚邪恋”的病机特点,单纯补益或补益太过,湿热毒瘀非但不能祛除,反而使湿热毒瘀滞留加重,使气机升降受碍,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肝气不疏,导致正气更虚;若攻伐太过,湿热毒瘀虽祛,而元气大伤则气机升降出入无力,体虚不复,导致疾病难愈。因此在治疗上,采取补益脾、肺、肾之平补,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之缓攻。补益多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大枣、甘草、枸杞子等平补之剂,而且加用鸡内金、砂仁以防止补益太过而致气机壅滞或碍胃,用之取其补而不滞之功效。此即《内经》“动静相召”之义。所谓动药,是指药中善于行散走窜之品,静药是言药中具有补养助益之能者。以补配消,以塞配通,即是在静药之中适量加入动药,既行补之滞,又增补益之力。清利湿热多选用黄芩、黄连、黄柏、公英、败酱草、藿香、佩兰、香薷等清利之品,活血化瘀多选用丹参、桃仁、莪术、元胡、五灵脂、三七、白芨、蒲黄等,以达到清利湿热、活血化瘀、祛邪而不伤正。顺气消胀多选用陈皮、枳实、厚朴、腹皮等,行气止痛多选用香附、木香、元胡、郁金、青皮、佛手、香橼等。总之,平补缓攻,动静相宜,以协调人体阴阳,和畅气机,方能达到正虚得补,邪去病却的目的。

相关阅读

  • 吴中华

    吴中华

    主任医师擅长:失眠
  • 余立松

    余立松

    主任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 蔡长明

    蔡长明

    主任医师擅长:各种不明原因发热、贫血的诊治以及白血病,淋
  • 邵迎新

    邵迎新

    主任医师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减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