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魔鬼?看到这样的字眼,你能否想象这些词汇被广泛用于形容治疗类风湿的激素?这也从侧面反映,人们对激素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风湿免疫科徐伟副主任医师日前对39健康网编辑介绍,对于类风湿早期阶段,应用非甾体的一些药物,稍微加点免疫抑制剂,再加上中药、理疗的治疗手段,可能就足够了;
对于中晚期、难治型的类风湿,可能就要用上比较强的免疫抑制剂,甚至要用到激素。
专家介绍:徐伟,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风湿科临床工作10余年,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2项,全军中医药科研基金1项。
参加编写论著1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各种风湿病的诊断和治疗,在中医治疗内科、妇儿杂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盲目抗拒激素 严重者会致残
“有些患者对激素很反感”,徐伟主任强调,“但激素在类风湿的治疗上,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不能只看到副作用不看到疗效。”
徐伟主任认为,激素的应用,一般大剂量或者长期应用时,才会出现很多的副作用。但如果短期内把病情控制住,等待慢作用药物起效后再把激素用量逐渐减少、撤掉,产生的副作用就相对比较小。
专家指出,尤其对一些经过评估预后比较差的,属于致残率比较高的高危人群,如果不尽早干预,以后很难避免关节畸形。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