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白血病

首页 > 内科 > 白血病 > 病因 > 正文

科学家找到白血病肿瘤抑制基因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06日

科学家找到白血病肿瘤抑制基因

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中科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刘廷析研究员带领的研究组与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等多个实验室经过3年合作,从5号染色体长臂关键缺失区内的28个候选肿瘤抑制基因中,筛选并识别出alpha-catenin基因,该基因被认为可能是3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的白血病干细胞肿瘤抑制基因。该成果发表在1月1日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医学》(IF: 29)上。

5号染色体长臂杂合性缺失是人类造血系统恶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染色体结构异常,在原发和治疗相关恶性白血病患者中,其缺失频率高达42%。30年来,搜寻5号染色体长臂上可能存在的白血病肿瘤抑制基因一直是相关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Alpha-catenin在正常造血干细胞中表达,但在5q缺失的白血病肿瘤干细胞中表达显著下降或丢失。进一步研究表明,另一个未缺失的alpha-catenin等位基因的表达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而被抑制。该研究阐明一种新的白血病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即一个等位基因通过基因组片段缺失而失活,另外一个等位基因被表观遗传学机制抑制。这一研究丰富了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的“两次打击”模型,提示正常造血干细胞不对称分裂破坏和表观遗传学机制紊乱可能在白血病肿瘤干细胞的恶性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据悉,在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健康科学研究所和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育与疾病研究组的科研人员正联合攻关,致力于使用斑马鱼这一国际上日益崛起的发育和疾病模式生物体,探索自我更新(Self-renewal)和不对称分裂(Asymmetric division)信号转导路径在控制正常造血干细胞发育和白瘤干细胞恶性转化中可能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为临床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和活体高通量候选药物筛选提供理论和物质基础。

  • 吴中华

    吴中华

    主任医师擅长:失眠
  • 余立松

    余立松

    主任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 蔡长明

    蔡长明

    主任医师擅长:各种不明原因发热、贫血的诊治以及白血病,淋
  • 邵迎新

    邵迎新

    主任医师擅长:甲亢,甲状腺瘤,甲减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